來源:本站 時間:2020-11-20 09:41:01
“水深能泅渡,山高敢攀登,擒拿格斗顯身手。”這描述的是部隊里的偵察兵。在司馬煤業公司百米井下,也經常能看到一個如偵察兵一般精干的身影,他身背瓦斯檢測儀,在星羅棋布的采掘工作面及各巷道來回巡視,偵查通風、瓦斯、煤塵等情況,確保礦井安全生產,他就是該公司通風隊高級技師、瓦檢班班長陳海錄。
“瓦檢員干的是臟活兒、苦活兒、累活兒,必須做到腿勤、眼尖、心細,還要有很強的責任心。”這是陳海錄經常說的一句話。
一次,在一采區1109工作面回風隅角檢測瓦斯時,陳海錄發現現場的探頭數據顯示為0.08%,便攜瓦檢儀顯示為0.06%,但是光學瓦檢儀顯示的測量數據卻高達1.3%。按照光瓦為準的測量原則,這一數值已經大大超過公司規定的0.8%的工作面瓦斯報警濃度,需要立刻停機進行處理,這一下讓現場的班組長和安全員都緊張了起來。
在及時聯系停機后,陳海錄又用光瓦對回風隅角和回風隅角附近的回風流中的瓦斯數值進行了反復測量,結果發現回風流中的瓦斯數值一直在0.06%以下,回風隅角中的瓦斯數值卻在0.8%上下徘徊,這讓陳海錄百思不得其解。基于對自己測量技術的自信,為了生產的安全,陳海錄沒有放松警惕,他一邊堅持讓現場作業人員停機等待,一邊聯系隊組派人攜帶新的光學瓦檢儀到現場進行檢查,結果新儀器的測量結果仍然如此,這樣就否定了儀器故障的推論。測量沒有問題,儀器也沒有問題,那就只能是不斷地盯著實時數據來進行生產,一個班的采煤作業時間被切割的很碎。隨后幾天,1109工作面一直因為這個問題無法進行正常的開采,面對這一棘手的難題,陳海錄和隊組的技術人員一直在進行檢測和研究,但是大家也都沒有頭緒,最后在通風部同事的幫助下,大家才一起從相關資料中找到了原因。原來在井下環境中,空氣中氧氣濃度在20%的基礎上,每降低1%,光學瓦檢儀檢查的瓦斯數值就會增加0.187,而1109工作面回風隅角的氧氣濃度長期處于15%左右,該點的瓦斯濃度并沒有光瓦顯示的數據那么高,正確的算法是回風隅角的實際瓦斯=光瓦顯示數值-{(20%-回風隅角氧氣含量)×0.187},難題產生的原因找到了,工作面生產也恢復了正常。其實,這種情況不是陳海錄第一個發現的,但之前卻沒人十分注意過。只有陳海錄憑借著強烈的責任心和過硬的技術,堅持問題不解決不生產,最終把問題完全解決了。
“瓦檢工作不僅要有責任心,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創新。”陳海錄說。
井下高冒區的瓦斯檢查一直是煤礦安全管理的一個重點,但在部分超高的高冒區瓦斯檢查過程中,由于探杖長度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很準確地檢測出瓦斯情況。針對這一情況,陳海錄發明了高冒區內瓦斯檢查專用裝置。該裝置由一個三通皮托管和三段膠皮管組成,將皮托管固定在高冒區頂部合適位置,其中的兩個進氣口分別連接兩段短膠皮管,并分別固定于距離頂部300mm之內和距離巷幫200mm之外的兩個測點,采氣口連接一段長膠皮管沿煤幫延伸到方便人員檢查位置處進行固定,檢測時將光學瓦檢儀直接連到膠皮管上采氣即可得出準確的瓦斯數據,減少了安全隱患。此外陳海錄還和工友們一起創新制作了瓦斯采樣器儲水裝置,柵欄門自關裝置等,極大提高了隊組工作的效率。
陳海錄因為技術過硬,贏得了贊譽、提高了收入,這給身邊的工友樹立了榜樣。大家都想像他一樣實現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雙贏。面對大家的求教,陳海錄主動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提升經驗,在他的直接指導下,他的三位徒弟都取得了技師職稱,他間接幫助的工友更是多達十余名,為隊組的技能提升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平凡堅守筑夢圓夢,奮斗成就工匠人生。陳海錄一步一個腳印,憑借高超的職業技能水平先后榮獲 “三晉英才”“太行技術能手”等省市榮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文 李楠 趙少華)
責任編輯:李世臣
直播潞安APP
微信公眾號